返回
行业资讯

工匠精神代代传!焊接名师出高徒

来源:中国焊接协会 |2020-07-02 22:181260





“选择焊接这份工作就要精益求精,把控好每一个细节。”1990年,年仅16岁的黄翠恋接触焊工这个工种时,师父郑祥景的一句话让她刻骨铭心,成了她30年职业生涯的座右铭。

刚接触焊接工作的黄翠恋并不顺利,尤其对一个刚满法定工作年龄的女生。要么打不着火,要么焊线走得歪歪扭扭,可她并未对自己降低要求,用心记住师父说过的每一句话,休息时间也从不放松,专门购置了一套杠铃练习臂力,使自己在焊接时不依靠物体也能保持灵活平稳。大半年时间里,黄翠恋的脸几乎藏在了面罩里,穿过的每一件工作服都布满了焊弧烧过的孔洞,脖子、胳膊经常能看到伤疤,她不断鼓励自己,“师父能做到的,我也能做好。”

在郑祥景的高标准、严要求下,加上黄翠恋的刻苦练习、潜心钻研,她成了男人扎堆的焊工岗位上一抹靓丽的风景,连续斩获了“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”“厦门市劳动模范”等荣誉,先后多次参加厦门市、中交集团组织的焊接比赛并屡屡夺魁。她把对师父的感激化作了带徒的动力,从师父手中接过“接力棒”,期盼着通过“师带徒”将技艺和工匠精神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。对于这点,徒弟刘明乾感触最深。

2006年,初入公司的刘明乾从未接触过焊接工作。为了提高他的积极性,师父黄翠恋把焊缝形成的纹路比喻成“鱼纹”,而“鱼纹大小、叠压一致”则是检测焊缝外观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。简单却生动的比喻,让刘明乾感觉很新鲜,引发了他对焊接的兴趣,也开启了他的焊接职业生涯。
可在很多人眼里,电焊毕竟是男人领域,刘明乾也不免俗。一开始,他对这个个头不高、总是一副笑呵呵模样的女师父也有过质疑。黄翠恋看出了徒弟心中的不服,便邀徒弟来一场焊接比试,在她看来,拥有真本事最有说服力。比试吸引了众多工友的围观,只见黄翠恋紧握打磨机稳稳把控着方向,纷飞的焊花在她的调理下,划出一道道漂亮弧线,明眼人都知道,这种技术水平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。这场比赛,也让刘明乾输得心服口服,他暗下决心要好好向师父学技术。

“为人平和、认真严谨,在师父身上,我不仅学到了技能,还有工作的态度。”几年的学习下来,谈及黄翠恋,刘明乾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。而在他的印象中,与一般女性不同,从没见师傅穿过裙子、踩过高跟鞋。一副防护镜、一个面罩、一套被弧光烤褪色的工作服,是黄翠恋多年的“标配”。

在厦门云顶路自行车道钢箱梁结构制作安装中,钢箱梁体量大,钢结构拼装对焊缝精度要求达到了“毫米级”,焊接工艺要求极高。在黄翠恋的悉心指导下,刘明乾反复试验、改进工艺。最终,桥体质量一次性顺利通过检测,让业主竖起了大拇指。业主评价说,“能把设计手稿变成如此精品,多亏了这帮三航工匠!”看着小徒弟一步步成长,黄翠恋欣喜又欣慰,而已经46岁的她,始终将师傅口中的“传承”刻在心上,期待着能在退休前,把这接力棒交出去。而刘明乾也深刻意识到这一棒背后的责任,就是把技能和工匠精神传承、发扬下去。
打赏
  • 0人打赏
    举报
关闭
同类资讯